日前,世贸组织发布《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服务贸易将增长4%,2026年将增长4.1%,分别低于此前基准预测的5.1%和4.8%。
这份报告是在近期全球贸易受到美国关税冲击的背景下发布的,其中特别提到,尽管服务贸易不直接受关税影响,但同样会因相关货物贸易的疲软而受到冲击。同时,更广泛的不确定性也有可能抑制旅行和投资相关的服务支出。
对此,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表示,虽然此次美国加征关税直接针对的是货物贸易,但或将对中国服务贸易产生较大影响。中国服务贸易企业应在“危”中寻“机”,从提振内需、优化贸易结构、重塑贸易格局三方面入手,促进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影响几何?
美国在全球服务贸易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几乎与所有的贸易伙伴都存在贸易顺差。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24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增至2930亿美元。服务贸易,尤其是金融、法律、娱乐和高科技等细分服务已成为美国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
这一特点在中美服务贸易中也体现得很明显。近年来,中美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显示,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1年—2023年,中美服务贸易额由89.5亿美元扩大到668.6亿美元,增长了6倍。据中方统计,2023年,美国是中国第二大服务贸易伙伴;据美方统计,中国是美国第五大服务出口目的地。
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的逆差来源地,逆差规模总体呈现扩大趋势。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1年—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出口额由56.3亿美元扩大到467.1亿美元,增长了7.3倍;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年度顺差扩大11.5倍至265.7亿美元,2019年时更是高达397亿美元。2023年,中国仍是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最大来源国,占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总额的9.5%左右,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旅行(含教育)、知识产权使用费和运输服务三个领域。
“中国对美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且逆差规模持续扩大。货物贸易关税壁垒陡升将直接影响我国运输和旅行服务,而这二者占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郑伟说。
在旅行服务方面,中国对美旅行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3年,中国赴美游客约110万人次,在美消费占美国对华服务出口总额的14%,旅游、就医、留学是中国赴美服务贸易消费主项。同时美国对中国旅行服务(含教育)出口从2001年的23.1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202.3亿美元,扩大了7.8倍。
郑伟认为,如若美国关税政策持续,中国赴美投资、业务洽谈、短期就业等商务旅行以及私人旅游等服务必将减少。今年3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众议员赖利·摩尔(Riley Moore)计划提出一项名为“Stop CCP VISAs Act”的法案,要求全面禁止中国公民获得赴美学生签证。4月9日,中国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指出美国部分州通过含有消极涉华条款的教育法案,进一步限制中美高等教育合作。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服务或将受到冲击。
在中美服务贸易中,教育服务的地位不容小觑。野村证券日前发布的一份亚洲宏观报告提到,2023年美国对中国的教育服务出口占其总教育服务出口的28%。这对美国当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称,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获得的中国留学生收入均超过10亿美元。
郑伟认为,虽然服务征税不像商品征税那样直接,但隐性和边境后限制措施较多。若美国继续加征关税导致中美贸易关系持续恶化,美对华具有顺差优势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服务、知识产权与技术服务以及文化娱乐服务可能会受到冲击,这也会对中国服务贸易的持续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如何应对?
面对近期美国关税政策的诸多不利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应如何应对?郑伟表示,危与机总是同生并存的。特朗普滥施关税扰乱国际贸易秩序,这无疑将倒逼中国加快国内经济转型、提振国内市场、优化贸易结构、深化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系。从长远来看,唯有化危为机,才能促进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其一,提振内需,提升对旅游服务的需求。提振国内消费,旅游服务是有力抓手。一方面,大力发展本土旅游业,讲好“中国故事”,将旅游经济上升至战略层面,充分挖掘各地的旅游资源与亮点,利用自媒体以及直播平台等新型传媒工具,借助国际网红流量效应,着重在国际国内平台讲述“中国故事”,打造中国旅游名牌。另一方面,通过旅游经济带动相关产能发展,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住宿、餐饮、导游、运输等服务标准与质量,开发文创产品与非遗物质文化体验,增强旅游的获得感,提升国内外游客的消费需求。
其二,优化贸易结构,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中国服务贸易大而不强,美国加征关税倒逼中国加快优化贸易结构,提速服务业开放。一方面,吸引外企“走进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真正实现“准入即准营”,给予内外资同一待遇,减少服务业的隐性壁垒,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助力中企“走出去”,强化中药服务、文化服务、信息与通信技术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等竞争优势,以中国海外承建园区项目为依托,鼓励相关服务企业以及产业链抱团出海,实现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
其三,重塑贸易格局,深化与欧盟、东盟、拉美、中东、非洲等贸易伙伴的关系。一是加快RCEP升级谈判,进一步降低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同东盟、韩国以及日本的贸易伙伴关系。二是与欧盟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深化双方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三是加快与中东、拉美、非洲等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推动企业海外投资,通过技术和服务出口实现互利共赢。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