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关于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发展研究——以制造业为例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1-04-06     浏览次数:359    

2020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由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 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此次出台的文件提出了制造服务业6个发展方向和9大专项行动和重点工程以及7项保障措施,意在加快提升面向制造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综合性服务能力,有效引导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基,也是我国持续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目前各国正着手重构完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竞争力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是提高中国制造优势、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需求。关于制造业供应链如何重构发展,国内学者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制造业始终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中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已从2016年开始由最高点32.45%持续性下降至现在27%左右。”对于如何制造业的稳定与壮大,蔡昉提出了提四点建议。第一,拓展比较优势。从寻求产品贸易到立足于价值链贸易。工业部类完整是产业链安全和优势得基础,籍此牢牢嵌入全球价值链,加上创新,是中国制造业得优势所在;第二,雁阵模型从国际版到国内版。国内版雁阵模型的关键是两效应互动。成本效应和规模效应。成本提高丧失传统产业,规模效应创造新产业机会,是沿海地区制造业新优势所在;第三,从供给侧成本优势到需求侧优势。潜在消费者群体和销售市场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第四,依靠成产率的提高保持竞争优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范恒山认为,要加强发展实体经济的产业指导,要对每一个产业要做细分和深入的梳理。实体经济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应当基于当前和长远,重点与一般,市场与政府,国有和民营,短板与长板,难与易,急与缓等不同视角,细化产业发展的指南,制定每一个细分产业发展推进的方案。此外他还建议,要设立全面倾斜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根据细化的产业分配,抓住重点,全方位形成政策支持体系,使这些政策能够同向发力、协调联动,围绕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激发实体经济企业的活力,来形成激活效应。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魏杰谈到推动自主创新要做好四件事,首先是加大资金投入,最起码“十四五”资金投入年增长应该在7%以上。其次,构造技术创新技术,大规模建设现代化课业科创中心。再者,修改知识产权制度,让所有参与知识产权的人能享受知识产权的经济收益。最后,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最起码每年给科技创新投资8%,应该属于基础。这四个问题能解决的话才能解决短板的问题。“做好这四件事一定要注意,第一件事是要尽快补短板,完善制造业的产业链。第二件事是推动制造业自身的升级换代,一个是更绿色,一个是更智能,绿色和智能是目前没有办法的选择,因此把它推动起来才可以。第三件是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对制造业背后的企业阶层和企业精神,带来一个良好的预期,没有这种相对良好的预期,可能很难进一步发展,而这种预期的带来要强调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法治经济。第四件事要稳定金融货币积蓄,尤其要稳定汇率。”魏杰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重点介绍了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三个特点。许召元表示,第一个特点是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制造业当中的高端环节会向城市、大城市集中。首先,向城市群集中会改变以前产业链供应链配置低水平、重复各地方比较分散不协调的问题。其次,就是到了当前阶段,人才在产业高端化、产业升级当中,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企业高端化人才比较集聚,大企业吸引人才是有天然的优势。第二个特点就是产业链供应链会进一步向消费地,向内地配置。第三点特点是从国际来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会呈现一种分散化,多中心化的趋势。总之,我们要通过更加系统化的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方式。另外,国内的企业,特别是高端短板的环节还要继续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把供应链的来源分散化,它也是提高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在发言中指出,在国际竞争中材料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材料工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先导,对于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的支撑来说也是重要的基础,在国际市场中,材料也是一个新的市场准入手段。而我国面临的问题包括有大宗原材料进口风险较大、新材料的自给率严重不足、生产材料的原辅料、关键装备还有基础软件及零部件需要进口等。

      对于以上问题,肖劲松有几个思考。首先技术创新还是我们的关键,要锻长板,补短板。第二个就是风险意识,要关注产能及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风险,做好备胎计划。第三是要学会协作,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的问题,需要上下游共同来协作验证。最后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从价值链的低端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

肖劲松在接受环球网财经采访时补充指出:“关键矿产及原材料正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材料工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也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中低端产品过剩与高端产品不足,还存在产业链、供应链供应风险,不能满足制造业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建设需求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有鉴于此,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契机,我国材料工业行业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系统地梳理和审视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短板、薄弱环节以及断点堵点,集中力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锻长板、补短板,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材料工业需要积极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率先实现碳达峰;同时,也要化被动为主动,未雨绸缪,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大低碳技术、碳封存技术等的开发利用,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作者来源:郑州市现代供应链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