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汇总
政策速递 | “奋进新征程,豫见新气象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2-01-12     浏览次数:312    


2021年工作回顾


(一)全力以赴抗洪抢险救灾

迅速启动防汛一级响应,果断处置郭家咀、常庄等水库和卫河、共渠等流域重大险情,启用崔家桥等8个蓄滞洪区,紧急避险转移160.7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24万人次,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确保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确保了黄河秋汛洪水防御的全面胜利。


(二)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

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9万个,新增减税降费255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1.5%左右,货物运输量增长18%。预计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元、增长6.5%左右,粮食产量1308.8亿斤,进出口总值突破8000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疫前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三)聚焦聚力转型创新发展

重构重塑实验室体系,嵩山、神农种业、黄河3个省实验室挂牌运行,首批10个省产业研究院和8个中试基地启动建设,重建重振省科学院正式揭牌。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亿元。设立1500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超过40%。


(四)统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实施县域放权赋能、财政直管和“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改革,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55项,强化省级财政对县级财力的支持。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首次开展全域营商环境评价,新设市场主体148.9万户、总量达851.8万户,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


(六)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环境

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改造,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35%。


(七)扎实有效保障改善民生

新冠疫苗接种1.9亿剂次,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新增返乡创业20万人。义务教育“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省部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效明显,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进展顺利,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71所。


    同时要认识到,2021年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

全球疫情走势仍有很大变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较大。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消费和投资增长动力偏弱。中小金融机构和企业债务风险不容忽视,防灾救灾和应急处置体系不够完善等。


2022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96%以上,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进出口总值保持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2022年重点工作主要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推进“三个一批”,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投资1.8万亿元。工业投资8500亿元、增长1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
着力释放消费需求。壮大新型消费,培育时尚消费,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首店经济、夜经济。稳定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消费。着力打造消费市场新地标,支持郑州、洛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完善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释放县乡消费潜力。

着力壮大市场主体。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市场主体规模突破1000万户。新增10亿级以上龙头企业25户、上市企业20户左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00户,“十四五”期间突破3万户。


(二)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全面完成农村倒房重建。加快集中安置区住房建设,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年底前全部搬迁入住。推动受损学校、医院完成维修加固,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修复提升防洪抗灾工程。实施359个总投资2471亿元的重大水利项目。汛前基本完成11类4227项水毁水利工程修复。

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开展易涝积水点综合治理,提标改造地下空间防洪排涝设施,提升地下交通避险能力。 


(三)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构建重大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和高校建设产业研究院。提质发展郑洛新自创区,布局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平台。

激励企业大胆创新。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落实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7%以上。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大力引育创新人才。加大柔性用才、项目引才力度,整合省级重大人才项目,建立高端人才举荐制度。
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实施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试点,向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充分授权。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开展创新生态评估考核,营造尊重创新创造浓厚氛围,让创新成为新时代河南最鲜明的标识。

(四)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电气、矿山、盾构、起重机械、轴承、农机等优势领域,推动传统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聚焦品牌高端、生态有机、质量安全,做强绿色食品产业。
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方向,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

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培育30家左右全国领军型物流企业,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做实各类开发区。完成开发区整合,精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明确主导产业和功能布局,确保产业用地占比不低于60%。

推动数字化转型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牵引,大力推动数字河南建设,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新增5G基站4万个。制定区块链建设专项方案并积极推进。


(五)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聚焦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发展总部经济,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培育一流领军企业。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推动“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改革,支持县(市)依托开发区培育主导产业。


(六)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打造小麦、玉米、花生、林果、蔬菜、茶叶、油茶、食用菌等优势产业链,支持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加快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七)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支持商丘、许昌、焦作申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推进内河航运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周口港、信阳港建设,提高通江达海能力。
强化与东盟、日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合作,紧盯世界500强企业,开展精准招商。

办好世界传感器大会、全球跨境电商大会、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河南投洽会。

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建设标准河南。


(八)

加快生态环境治理

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持续开展石漠化治理,实施水源地保护、绿色生态屏障带建设等重大工程。

着力消除重污染天气,推进臭氧污染防治,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推动PM2.5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比率持续提升。


(九)

加快民生事业发展

量身定制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融合,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


(十)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安全评估,提高安全建设标准。健全覆盖全行业、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培训演练,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完善债券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用好省企信保基金,因企施策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

来源:河南政府网